随着国家"互联网+"、中国制造2025、"双创"战略推向深入,县域电商将迎来发展的春天。而如何构建符合县域特色的电商体系,已经成为地方政府谋划的重要课题。除了从思想上深刻认识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,了解县域电商的发展趋势,还应该积极学习借鉴成功的县域电商模式和发展路径。
电子商务对县域经济的积极意义
通常情况下,人们总是把电子商务等同于网上购物。而实际上,电子商务应用范围非常广,可以涉及各行各业、各个领域,形成"互联网+ "的百花齐放发展格局。
电子商务对于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价值日益显现,一方面可以促进县域农业、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,对于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;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进入农村,能让农民返乡创业就业,推动农民在当地实现城镇化,同时可以拉动消费,形成新的增长点。具体表现在:
一是可以促进县域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。
电子商务是以消费者为中心,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交易障碍,使交易双方直接沟通和买卖,这样就把农民原先盲目的生产逐渐转向依靠市场需求来定位,拿到订单再生产,从根本上避免了卖难的问题,这就是"逆向农业"。而且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开始指导农民生产,进入育种、栽培、施肥、灌溉、收割等多个环节,倒逼"精准农业"形成。
安徽省绩溪县于2014年3月推出全国首例私人定制农场项目--"聚土地",用户只要提前订购一定数量的土地份额,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,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。项目发布短短5天时间,曝光点击次数合计达5亿次,参与购买人数达到3500多人,总计销售土地465亩,项目销售额228万元。通过土地流转、返聘务工和提供农家乐餐饮,农民每亩土地增收达2000余元。
二是可以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。
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,"第六产业"呼之欲出,电子商务恰恰是推动县域三产融合的有力抓手。电商在县域的发展不仅是渗透到传统产业之中,而且能引发深刻的产业变革,甚至催生出新的业态和模式。比如农产品上网,电商可以带动配套的生产、加工、储藏、物流和电商服务业的发展,增加了就业和收入,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。在生产制造方面,个性化消费需求倒逼柔性化生产,使按需获取制造资源成为可能。以服装业为例,"小批量、多款式、快速反应"成为普遍的市场需求,有别于传统服装业的大生产方式。
三是可以推动县域的"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"。
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《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(2014)》,截至2014年,阿里平台上,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76.21万个。电商创业,门槛低,收效快,只要一台电脑,一根网线,注册一个淘宝账户就能开张。特别是农村淘宝合伙人模式,吸引大批青年返乡,成为县域经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最活跃因素,同时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。
黑龙江明水县农村淘宝合伙人乔卫齐毕业于兰州大学核技术专业,尽管获得了北京户口但仍然选择回乡创业。2013年,他在淘宝网上注册了"对面小城"淘宝店,通过网店销售农产品。2014年,小店销售额突破了100万元,带动了村里11户农民种植黑豆、绿豆等杂粮500余亩,促进农民每亩地增收300多元。2015年,为满足网上市场需求,他与121户农民签订了1400亩杂粮、水稻购销协议,聘请了8名员工,进一步扩大了经营规模。小乔说:"大学生在大城市里犹如沧海一粟,难以寻觅到自己的位置,而小地方却有着广阔的大舞台。"
业务:0551-6899 3317 手机:189 5606 1533 李先生 地址:合肥市瑶海区长江东路曹冲物流园
版权所有:合肥市新迪货运有限公司 皖ICP备17002535号-3